上海格索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格索普封面故事集丨第二期

发布时间:2022-06-15 17:08
作者:格索普生物

封面图是向外界展示论文成果核心观点的一扇窗户,被选作期刊封面文章的优秀论文,不仅有着翔实的内容,更有让人惊艳的论文封面。

本期为您展示近期由格索普生物创作的五个封面,并为您介绍封面背后的故事!


01 饮茶或可延缓老年痴呆

论文作者:安徽农业大学 宛晓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峰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以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呈现快速高发的态势,这无疑给患者及其家属乃至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然而,目前尚无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有效手段,只能通过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去预防它的到来。

在本研究中,作者研究了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神经胶质细胞激活、神经炎症和突触改变在绿茶对淀粉样蛋白 β (Aβ) 积累和认知障碍的保护作用。

结果表明,绿茶提取物(GTE )可以抑制 Aβ 水平并减轻 5XFAD 小鼠的认知障碍。这些有益作用伴随着人源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裂解途径的抑制、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和促炎反应的抑制以及突触损失的减少。最终揭示了绿茶能抑制Aβ水平,减少神经毒性并改善认知障碍

本工作为AD的预防与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且为AD患者的饮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建议。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mnfr.202100626


02 靶向心肌线粒体探针

论文作者:上海药物所分子影像中心 陈浩、程震、汪志明

目前,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持续升高,位居总死因首位。

临床上常用X线、CT、磁共振、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显像作为心血管病的诊断手段。其中,核素显像可从心肌代谢方面评估心血管症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但存在半衰期短、成本高等缺陷,导致核素显像应用受限,临床上迫切需求新型PET心脏功能显像剂的出现。

文章首次报道了利用吲哚乙烯喹啉盐F16类化合物用于心脏成像的研究。该研究基于亲脂阳离子F16特有的荧光性能及线粒体靶向机制,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模态探针5MEF,可用于心肌的PET成像和荧光成像。

5MEF具有较好的心脏荧光成像效果,且对心脏没有明显的毒性:细胞共定位染色实验也证明,5MEF心肌细胞AC16线粒体中有明显富集效果。在小动物PET/CT成像中,18F-5MEF显示出良好的心脏成像效果,尾静脉给药5 min后即可观察到较高的心脏摄取值,且滞留时间较长

综上,基于线粒体膜电位靶向机制研发的探针5MEF,对心衰早期的诊断及各类心血管疾病心肌存活情况的准确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探针5MEF的开发为小分子化合物F16开辟了新的生物医学应用,也为基于亲脂阳离子的心肌PET显像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jmedchem.1c01660


03 黄酮类化合物可抗衰老?

论文作者:安徽农业大学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劲松

衰老是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人们想尽了办法对抗并延缓衰老:注意饮食、保持运动、定期疗养......然而,以上努力往往收效甚微——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灵丹妙药”可以帮助我们对抗衰老呢?

衰老细胞(SCs)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通过抗衰老药物选择性地清除SCs是对一些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潜在治疗选择。

根据科赫定理的修改版本,在候选的抗衰老药物中,只有达沙替尼与槲皮素和鱼藤素符合严格的抗衰老药物标准。令人惊讶的是,这三种药物中的两种,即槲皮素和鱼藤素,都是黄酮类化合物。然而,它们优先消除SC的机制尚不清楚,而本文章率先分析了已确定的源自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衰老剂的潜在选择性机制。

作者提出了一个可能的选择机制:槲皮素或鱼藤素的促氧化活性不可避免地参与了杀死SCs——黄酮类化合物的促氧化活性筛选抗衰老剂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SCs积累了高水平的铜和铁,槲皮素或鱼藤素的选择性机制可能与铜/铁促进的SCs的氧化损伤有关铜和铁极大地增强了黄酮类药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促氧化作用,在大鼠中显示了对SCs的清除作用,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有很高的疗效,而特发性肺纤维化主要是由SCs引起的。

然而,目前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估表明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否具有抗衰老作用。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afc.1c04379


04 O-GlcNAc修饰调控神经发育

论文作者:军事医学研究院 吴海涛

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对哺乳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MeCP2基因点突变、重复或缺失突变可导致Rett综合征和孤独症(ASD)等发育性神经精神疾病

本研究首次证实通过影响MeCP2蛋白T203位点O-GlcNAc糖基化修饰,可能导致Rett综合征发生的分子机制

研究证实,MeCP2 T203M突变体可导致皮层发育早期神经元迁移缺陷、树突棘成熟障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频率异常。机制方面,MeCP2 T203M突变和T203位点O-GlcNAc糖基化修饰障碍导致的神经发育和突触功能缺陷可能与Bdnf IV启动子转录功能降低有关

综上所述,该研究报道了OGT介导人MeCP2蛋白T203位点O-GlcNAc糖基化修饰的存在,证实了其在维持MeCP2蛋白同Bdnf IV启动子结合,调控下游靶基因转录,以及维持神经元分化成熟中发挥重要功能。

该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对MeCP2蛋白翻译后修饰及其对神经发育调控机制的理解,为深入揭示MeCP2基因突变导致Rett综合征发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2264-021-00784-8


05 缺硒或诱发心脏疾病

论文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 汤超华、张军民

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的疾病,有数据显示:每年死于心脏病的人数已接近死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其突发性与急症率决定了心脏病发作时难以及时送医救治;因而,找到诱发心脏疾病的因素,及时避免以预防心脏病成为了一种新的思路。

硒(Se)的失衡与许多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然而其体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猪模型,以便全面了解心脏对饮食中缺乏硒的反应

多组学分析显示,硒(Se)的缺乏诱发了氧化应激,并引发了心脏能量生成障碍,增加了脂质过氧化物和致炎因素:缺乏硒会阻断谷胱甘肽和硫氧化蛋白系统,从而导致心脏氧化应激;由于游离脂肪酸超载,三羧酸循环加强,三个呼吸链蛋白加强了S-亚硝基化,能量产生也变得紊乱;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导致丙二醛的生成,增强了新的神经酰胺的合成和累积;硒(Se)的缺乏通过细胞膜DNA感应途径诱发炎症反应,从而激活下游的干扰素调节因子7以及NF-kB

本研究证实了缺乏硒(Se)或会致使脂质代谢脆弱以及心脏炎症,这或许可以为氧化还原失衡引起的心脏疾病治疗提供思路。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mnfr.202100644




上海格索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从科研到临床的专业可视化解决方案,服务于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及企业的客户。

我们的服务:科研绘图 / SCI绘图 / 信号通路图 / 模式图 / 学术海报 / 基金配图 / 论文数据排版 / 医学插画 / 医学漫画 / 医学动画 / 标书作图


我们的作品

*点击图片查看封面作品介绍


我们的客户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信息



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添加客服微信以咨询作图事宜!



上海格索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从科研到临床的可视化解决方案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738号3楼R016室

手机:13880046803(同微信) 18217210574

邮箱:glossop@126.com

网址:www.glossop.cn


往期回顾(点击下方标题可直接访问文章):

格索普封面故事

时势造英雄!跟知名药企学习mRNA疫苗产品图

格索普插图丨Neuron:疼痛共情的新进展

格索普插图丨Neuron:疼痛共情的新进展

封面故事丨MN&FR:缺硒或诱发心脏疾病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上海格索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极速建站